王凯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我喜欢复杂的角色;我不喜欢单薄的角色 。单薄的角色,需要不停往里面加东西, 试图让他变得丰满;复杂的角色,你只需要考虑,怎么去处理最合适、最高级。”说这番话时,王凯的神情平静,但那双被剧迷们称为“小鹿般”的眼睛,显得格外清亮澄澈AG真人官网,熠熠有光。
初夏的北京,在京郊这座以摄影为主题的艺术馆园林里,王凯的封面拍摄正在进行。不需要摄影师太多提示,在青松旁,在溪水边,在岩石上,王凯或立或坐或躺或靠,沉静内敛,收放自如,仿佛原本就是风景中的一部分。
上山下山,换装拍照,持续工作六个多小时,王凯始终身姿挺拔,无一丝倦意疲态。中间即使有风雨欲来的时刻,他依然不疾不徐,脚步不乱。
当石头倚脚边,当松枝半遮面,王凯隐身其中,身形颀长,眉目清隽,宋朝诗人郭茂倩的名句“积石如玉,列松如翠”不由自主就浮现出来。此情此景此人,恰是这八个字最生动形象的写照。
这天的王凯很安静。连带着,这场拍摄也格外安静。除了潺潺溪水声和移动小音箱播放出来的空灵音乐,工作人员各自忙碌着,并无太多言语交流。看上去就年轻又个性十足的摄制团队成员们,似乎被施了某种“魔法”,全都温温柔柔的,有着一种“不敢高声语AG真人官网,恐惊天上人”的恬静。
眼前这位“控场”的恬淡男士,最近成为“统治遥控器”的男人。《清平乐》《猎狐》两部王凯主演的剧目相继热播,一古一今两个角色同期霸屏,互相打擂,频频热搜。在流量大数据拥有话语权的当下,这样的情形可谓少见,两个跨越一千多年的截然不同的角色,让王凯的国民度再上新台阶, “当打之年”成为他的新标签。“还好。”对这个标签,王凯自己并没有展现太多欣喜和应和。他很清醒,当打之年,只是意味着演员处于黄金创作期。他认真思忖片刻,把男演员的黄金创作期框定在35至45岁之间。理由是,身体各方面的素质正当年,对人物的理解、,生活阅历都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三观已经稳定。
对于把自己送上黄金创作期思考的宋仁宗和夏远这两个角色,王凯的自我评价是表演更加成熟,“最直观的感受是,现在演戏没以前那么费劲了。”王凯庆幸在自己已然建立了稳定三观的年龄迎来这些角色,对于表演,他明白是怎么回事,对于角感的把握、人物关系的处理,他已经游刃有余。正因为他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他表演起来不再那么费劲。
和王凯交谈一会儿,就会发现,思考、想法、稳定的三观是他的高频词。分析人物角色和表演方式,会比较容易打开他的话匣子。
夏远经历风雨,从愣头青刑侦警员成长为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卓越的经侦骨干的蜕变过程;宋仁宗“仁、忍、人”三大特质度过隐忍不平静一生的内里波澜。每个角色,他都会在看过剧本之后加上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而他确信,自己的成长和成熟,可以体现在对这些角色的理解里。
按照过往规律,国剧一线实力男演员的黄金创作期一般都会延续到50岁,王凯并没有因为这个利好自己的延长红利期而改变看法,他认为,演戏演的就是对人和感情的理解、对人物关系的处理,年纪越大,就越懂。
70集长度的《清平乐》主要讲的就是宋仁宗的一生,随着剧集的徐徐展开,王凯细腻的表演也成为剧迷津津乐道的演技大赏。而提到自己当下的表演状态,他欣然,“在表演里,我是自由的”。
什么样的自由?有思考敢于去表达,敢于去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遇到的创作环境、剧组给了他一个能够表达的氛围,制片班底、合作对手,大家很乐于接受这样的创作方式。“自己有了想法,又敢于表达,创作环境又允许你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你说这种状态是不是很自由?”
王凯也曾经历过自己的不自由岁月。2005年开始拍戏,王凯的演员生涯已走过十五年。他把这十五年按三个五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五年是迷惘期,他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应该坚持下去;第二个五年是摸索期,他从《知青》开始,走进一系列正剧的拍摄,摸索自己更多可能;第三个五年从《琅琊榜》《伪装者》开始,是发力期。
前十年,基本就是“剧本给什么就吃什么”,也不太会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即使有想法,但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表达出来,“害怕权威,害怕挑战权威。”事实上,走过这一段后回看,一些所谓权威并非不可推翻AG真人官网。现在王凯愿意给初出茅庐的演员一些鼓励,如果觉得自己的东西是有道理的,就应该大胆说出来,哪怕最后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样,“就会培养成自己能够思考能够表达的习惯,这个是好事。”
如果要拿一个角色作为自己十五年从艺生涯的代表人物,王凯毫不犹豫地说,是宋仁宗赵祯。不但因为宋仁宗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更因为他去呈现了这个复杂人物完整的一生。“我喜欢复杂的角色。”低沉地说出一个“嗯”字确认这个事实后,王凯随即释然地哈哈大笑起来,“复杂的角色,演起来真的很带劲!”一直沉静的王凯,提到单薄角色时,面露无奈之色,“单薄的角色,需要不停往里面加东西,试图让角色变得丰满,演起来真的又费劲又没劲。”
复杂的角色,通常会面临诸多的困境和挑战。他们的情感、处理问题的角度、方式方法,都会给王凯带来很多的思考和启发。当角色遇到王凯自己也曾经历过的事情,他会对照自己的处理方式,仔细揣摩异同,“角色和演员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成就。”
在很多剧迷的心目中,王凯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大,每演一部戏,他都会带走一些角色中很宝贵的特质。在一个一个的角色中,肉眼可见他的成长和蜕变。对此,王凯自己倒是有些“当局者迷”。但他的确希望自己在对角色的琢磨和处理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复杂的角色,是演员不可多得的成长良机。
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纽约客》主要撰稿人也即《纽约客》文稿风格的塑造者E.B.怀特曾经在58岁的时候写到:“我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38岁的王凯,在他的工作中投射了这种文人般的深邃。
《清平乐》播出后,王凯因为自己的表演,把宋仁宗推上历史人文热点人物行列,坊间对于宋仁宗第一次有了真切的聚焦。听闻因剧引发了大众对“仁宗盛治”的关注和探究,王凯“鹿”眼再现星星:“每拍一部戏,能够对社会产生好的影响,是我们特别希望看到的。”他不是抱着拍摄一部消遣娱乐剧的心态创作宋仁宗,“复杂的角色,演员更要考虑,怎么去处理最合适、最高级。”
拍摄的时候,王凯花了最多的精力啃台词。宋仁宗这个角色几乎没有大开大合动作,台词、神态、表情则是人物性格的重要展示渠道。台词既要有韵律感,确保听起来舒服之外,又必须准确传达角感及内心的情绪和变化。“每一句台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清平乐》剧本一整页大概500字左右的台词,王凯至少会提前一天进行专门准备。熟读剧本,理解人物,是王凯最基本的前期准备工作习惯。和很多演员喜欢把剧本标记得五彩斑斓的习惯不同,王凯的剧本是干干净净的,几乎不在上面做标记。他习惯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在脑子里,“记事不记字”。先理解了戏在讲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把戏演出来。演进去之后,创作灵感就会不停跑出,实际的表演很可能与前期准备大不一样,“是在人物理解的框架中,但形状可能会从三角形变成了四边形。”
到底是三角形还是四边形更好?王凯会细细琢磨。“哭有一百种哭法,笑有一百种笑法,你为了让观众哭,你可以笑,你为了让观众笑,你可以哭。”到底该用什么方式呈现,既符合人物内心状态,又符合人物关系,且符合时代背景,还能让观众觉得舒服,觉得是惊喜。每一场戏,每一个神态动作的处理,王凯都不等闲对待,追求更高级的表达。这也就不奇怪,《清平乐》播出之后,他收获了一个引发强烈共鸣的新评价——“非常懂人性”。
《清平乐》26集之后,王凯就以蓄胡子的形象出现,之后扮老扮病甚至扮疯。剧迷对这个高颜值男演员的“牺牲”好是叹息了一阵,但在王凯这里,压根不是问题。在中戏,从大一开始,他和同学们就被要求日常去大街上、车站里观察最普通的人,把他们演活。那时起他就很清楚,颜值对一个演员并没那么重要,能藏身于人海,演好那些不那么好看的普通人,才是真正的本事。
当天拍摄最后一组时,王凯公子如玉般站在山坡上,时不时有铲车和小四轮货车从一旁的路边缓缓开过。车上的工人按部就班地工作着,并没有把太多的目光投向那个独居一隅的清俊存在。而王凯,也没有受到任何干扰。他静静地站着,身形有某种孤高的况味,表情是一派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