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电话
短信
地图
News

新闻资讯

分类
一家苗绣工坊成长记(一线调研)时间:2023-08-16 12:26:58

  一家苗绣工坊成长记(一线调研)习总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总的重要指示精神,振兴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在贵州,刺绣等传统民族工艺在各方扶持下,不断提质升级,产业化道路越走越宽,“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成为带动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

  此后10年间,“锦绣计划”陆续培育妇女特色手工企业和合作社1300多家,带动近50万名妇女就业创业,创造产值超60亿元。日前,记者深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采访调研AG真人平台,透过一家苗绣工坊的成长壮大,观察“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的全过程,见证“背着娃、绣着花、挣着钱、养着家”的渴望化为现实。

  “‘锦绣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开展大规模培训,从技艺、实操、营销、设计等方面,提升绣娘的文化底蕴和现代设计理念,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贵州省妇联妇女发展部副部长陈莉丽介绍,省妇联牵头,联动其他部门单位,定期在全省范围内筛选工坊、合作社或者企业,以资金补助、项目扶持等方式,培养一批知识水平高、艺术修养好、专业技能强的民间妇女手工艺传承人。

  2013年以来,在施秉县妇联、工信局、民宗局等部门支持下,龙禄颖得以在周边苗寨开展培训。仅订单式培训,每年即可覆盖二三百人,获得补助资金超过20万元。目前已覆盖3个乡镇8个村寨,累计培训2660余人。“我们到周边村寨建立锦绣工坊,再派员工前往培训,同时收集绣娘的绣法、技艺等信息,分类造册,为潜在的用工需求做准备。”

  “除了在家门口培训,我还跟20多名绣娘一起飞到上海,学习了一个多月,开眼界长见识。”经过多番培训、比赛和推荐,潘秀兰成功通过中级工艺师认证,工资也从每月1000多元涨到近4000元。她的经历极大调动了绣娘们参加培训、提升技艺的热情,“工坊是订单式生产,既要保证刺绣技艺水平,又要讲究标准规范,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AG真人平台,得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

  这一幕,邰板海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原本打算跟丈夫一起去广东,为了女儿只好作罢。”据她观察,仅在施秉县城关镇城南社区,10户家庭里至少有七八户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比较常见。尤其是留守儿童,性格相对内向,很难跟同学玩到一块儿。“有段时间,学校老师打电话反映,说我女儿不爱跟小朋友说话,特别没有安全感。”

  “苗绣工坊普遍基础弱、底子薄AG真人平台,在成长中免不了遇到资金难题。规划明确引导金融机构进入‘锦绣计划’产业投资领域,探索建立金融支持锦绣产业的多层次风险缓释和补偿机制,帮助更多相关企业规范提升、做强做大。”陈莉丽介绍,贵州银行创新推出“绣娘贷”“文企贷”等,对妇女创业开展金融帮扶。目前全省累计扶持微型“锦绣计划”企业2680户,发放补助资金1.17亿元。

  “非遗的文化价值、情感价值没变,需要改变的是使用方式,避免同生活脱轨,实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手工与工业的结合。”龙宇表示,去年依托“锦绣计划”,工坊获得200万元的专项资金,采购机器设备,打造智慧苗绣基地,“装饰产品主要靠机绣,时尚设计作品则是纯手工。两者结合,以产品养作品,工坊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目前,龙禄颖的工坊已同省内外6所院校达成合作,涉及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技能培训、课题研发等领域,仅去年就投入研发经费150多万元。随着短板逐渐补齐,工坊围绕民族特色下足功夫,先后打造出领带、披巾、苗族时装、壁挂绣片等系列品牌产品,同时配合线上线下销售,机绣、手绣订单均已排到几个月之后,给绣娘们吃下“定心丸”。

  “提质与升级、设计与推广、产业与增收仍是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加快建立健全织、染、绣等优势产业标准化体系的同时,还要创新探索东西部地区锦绣协作新模式,开辟拓展贵州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对外交流和向外发展的国际化通道。”贵州省妇联党组、主席杨晓曼表示,通过各方努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逐年带动妇女就业创业,让“锦绣计划”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和谐工程、致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