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达人辞去“500强”高薪工作 钻研古代药香成非遗传承人《甄嬛传》中的“鹅梨帐中香”到底是怎么制成的?古装剧中,姑娘们用的发油有哪些配方?近日,一位来自江苏宜兴的90后女士用视频再现了很多古代香料的制作过程,不少网友对此饶有兴味。博主名叫顾小思,是一名海归,毕业后就职于一家中国500强企业;她也是一位汉服达人,出版了多部汉服科普书籍,并且对古代药香很是痴迷。她辞去高薪工作专门研究药香,并拍视频记录复杂的制作过程。视频里,她往往穿一身汉服娴静优雅地坐在制香台边,选取各类香料精心加工,宛如古装剧里走出来的美丽女子。2021年,她将药香申请为宜兴市级非遗。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觉得古代的匠人精神,古人的智慧和审美,都是非常宝贵的,需要我们用更适应时代的方式去传承。”
顾小思今年32岁,江苏宜兴人,是宜兴市手工药香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最近的一期视频里,顾小思还原出了古人所用的护发香油。只见顾小思穿着一身汉服,优雅地分拣着桌上的白芷、白茅根、青木香、甘松、藿香等香料,先把拣出的香料混在一起炒至微热,再用荷包装在一起放入碗中浇上茶油浸泡,随后将碗置于锅上隔水蒸煮,静置一夜后将煮好的茶油倒入放有桂花碎的小罐中,窖藏月余再拿出来,便得到了一罐古人所用的护发香油。
发油只是药香众多品类当中的一种,顾小思介绍说,“古人十分喜欢用药香,不仅是梳妆用的发油需要特别调配,还会制作诸如香囊、香丸等物,中国的香道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古人出门要佩戴香囊,如厕要点香,沐浴要焚香,读书写字要熏香,祭祀要燃香。”
那么,顾小思是如何接触到药香文化的呢?2018年,本科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顾小思入职了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从事品牌管理工作。业余时间,她研究起了古人的美妆用品,“研究下来才知道古人用的香妆属于药香一类。”自此,顾小思被药香吸引,开始自学相关知识。2019年,机缘巧合下顾小思结识了一位精通手工药香制作技艺的非遗老师,跟着她学习制作药香。
2020年,她复刻了《甄嬛传》中的“鹅梨帐中香”,当时有网友夸赞创意很不错,也有网友认为,她复刻用的材料不对,还为此引发了些许争议。那是顾小思刚接触药香的第一年,“那会儿对于这个事物比较懵懂,也在学习的过程中,那个时候有网友说材料用错了,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后来有了更深入的学习,我觉得其实也没用错,所用香料的目的都是为了让香润燥,并没有规定必须用哪种。”顾小思说,当时自己还在兼职做药香,因为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让她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药香,并且用视频的形式传播出去。
于是,在坚持了两年多的兼职创作后,2022年,顾小思辞去了年薪几十万的工作,全职创作视频,“当时内心还是比较纠结的,那时候收入确实不错,但每天坐在办公室做重复的工作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纠结了三个月后,处在孕期的顾小思借着公司换办公地点的契机请辞,开始全职从事药香制作技艺视频的创作,并且参与撰写汉服等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
在顾小思的视频里,琳琅满目的药香是一大亮点,但同时,汉服元素的引入也让视频风格更加古典雅致。顾小思说,比起药香,自己接触汉服更早。“我刚毕业回国时有些迷茫,一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2016年,她在朋友的介绍下做起了兼职汉服模特,在一年的兼职经历中,她深深地被汉服的魅力以及古代匠人的精湛工艺所折服。
2017年,顾小思带着汉服去30多个国家旅行,“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的很多国家都穿着汉服出街,算是用自己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了。”在圣托里尼岛,一位意大利女子一眼就认出了顾小思身上的服饰,并喊着:“Chinese traditional clothes!(中国传统服饰)”顾小思还记得,她穿着汉服在法国的一个博物馆参观时,被一名外国阿姨拍照,“当时我问她为什么要拍照,她说她儿子在做关于东亚文化的毕业设计,觉得我穿的衣服很棒,图样特别好。”
她将这些故事上传到社交平台,收获了汉服爱好者的关注,后来就有编辑找到顾小思,想让她写一些关于汉服造型科普的书。顾小思接下了这份工作,但她很快就发现写书与当汉服模特不同,“写汉服科普书籍,需要翻阅大量的考古日志和墓葬挖掘报告,这就涉及到很多考古、历史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顾小思高中就在国外就读,这些考古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她来说有些晦涩难懂,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研读,“我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些不易理解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让更多人读懂,将这份文化传播出去。”
2017年至今顾小思出版了7本汉服科普类书籍,其中《华夏衣橱》已经加印了6次,“卖了有几万册。”
顾小思说,自己在2021年将药香申请成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十分顺利,“迅速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可,我又惊又喜。我的目的特别明确,我觉得只有申请非遗,药香才会真正被人重视,从而传承下来。”顾小思表示,全国很多地方比如北京、重庆和杭州等地都已经将药香申请成非遗了。“每个地方传承的谱系和体系不一样,表达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像上海那边非遗的特色是打香篆,像无锡这边申请的叫手工药香,含有中药炮制的成分,为此我还特地学习中药知识。”
从汉服服饰的科普到药香非遗技艺的传承,顾小思感受颇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觉得中国古代的匠人精神,古人的智慧和审美,都是我们非常宝贵的遗产,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传承,用自己领悟到的更好更多样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传播给下一代。”
目前,顾小思还与权威出版社合作,发掘更多传统非遗的手艺,“现在很多古村落里,手艺人因为赚不到钱,慢慢不再从事相关的手工艺工作了,我希望能够找到他们,把他们的非遗手艺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做成科普图册,将这些手艺传播出去,找到合适的方式传承。”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徐韶达
《甄嬛传》中的“鹅梨帐中香”到底是怎么制成的?古装剧中,姑娘们用的发油有哪些配方?近日,一位来自江苏宜兴的90后女士用视频再现了很多古代香料的制作过程,不少网友对此饶有兴味。博主名叫顾小思,是一名海归,毕业后就职于一家中国500强企业;她也是一位汉服达人,出版了多部汉服科普书籍,并且对古代药香很是痴迷。她辞去高薪工作专门研究药香,并拍视频记录复杂的制作过程。视频里,她往往穿一身汉服娴静优雅地坐在制香台边,选取各类香料精心加工,宛如古装剧里走出来的美丽女子。2021年,她将药香申请为宜兴市级非遗。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觉得古代的匠人精神,古人的智慧和审美,都是非常宝贵的,需要我们用更适应时代的方式去传承。”
顾小思今年32岁,江苏宜兴人,是宜兴市手工药香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最近的一期视频里,顾小思还原出了古人所用的护发香油。只见顾小思穿着一身汉服,优雅地分拣着桌上的白芷、白茅根、青木香、甘松、藿香等香料,先把拣出的香料混在一起炒至微热,再用荷包装在一起放入碗中浇上茶油浸泡,随后将碗置于锅上隔水蒸煮,静置一夜后将煮好的茶油倒入放有桂花碎的小罐中,窖藏月余再拿出来,便得到了一罐古人所用的护发香油。
发油只是药香众多品类当中的一种,顾小思介绍说,“古人十分喜欢用药香,不仅是梳妆用的发油需要特别调配,还会制作诸如香囊、香丸等物,中国的香道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古人出门要佩戴香囊,如厕要点香,沐浴要焚香,读书写字要熏香,祭祀要燃香。”
那么,顾小思是如何接触到药香文化的呢?2018年,本科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顾小思入职了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从事品牌管理工作。业余时间,她研究起了古人的美妆用品,“研究下来才知道古人用的香妆属于药香一类。”自此AG真人平台,顾小思被药香吸引,开始自学相关知识。2019年,机缘巧合下顾小思结识了一位精通手工药香制作技艺的非遗老师,跟着她学习制作药香。
2020年,她复刻了《甄嬛传》中的“鹅梨帐中香”,当时有网友夸赞创意很不错,也有网友认为,她复刻用的材料不对,还为此引发了些许争议。那是顾小思刚接触药香的第一年,“那会儿对于这个事物比较懵懂,也在学习的过程中,那个时候有网友说材料用错了,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后来有了更深入的学习,我觉得其实也没用错,所用香料的目的都是为了让香润燥,并没有规定必须用哪种。”顾小思说,当时自己还在兼职做药香,因为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让她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药香,并且用视频的形式传播出去。
于是,在坚持了两年多的兼职创作后,2022年,顾小思辞去了年薪几十万的工作,全职创作视频,“当时内心还是比较纠结的,那时候收入确实不错,但每天坐在办公室做重复的工作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纠结了三个月后,处在孕期的顾小思借着公司换办公地点的契机请辞,开始全职从事药香制作技艺视频的创作,并且参与撰写汉服等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
在顾小思的视频里,琳琅满目的药香是一大亮点,但同时,汉服元素的引入也让视频风格更加古典雅致。顾小思说,比起药香,自己接触汉服更早AG真人平台。“我刚毕业回国时有些迷茫,一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2016年,她在朋友的介绍下做起了兼职汉服模特,在一年的兼职经历中,她深深地被汉服的魅力以及古代匠人的精湛工艺所折服。
2017年,顾小思带着汉服去30多个国家旅行,“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的很多国家都穿着汉服出街,算是用自己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了。”在圣托里尼岛,一位意大利女子一眼就认出了顾小思身上的服饰,并喊着:“Chinese traditional clothes!(中国传统服饰)”顾小思还记得,她穿着汉服在法国的一个博物馆参观时,被一名外国阿姨拍照,“当时我问她为什么要拍照,她说她儿子在做关于东亚文化的毕业设计,觉得我穿的衣服很棒,图样特别好。”
她将这些故事上传到社交平台,收获了汉服爱好者的关注,后来就有编辑找到顾小思,想让她写一些关于汉服造型科普的书。顾小思接下了这份工作,但她很快就发现写书与当汉服模特不同,“写汉服科普书籍AG真人平台,需要翻阅大量的考古日志和墓葬挖掘报告,这就涉及到很多考古、历史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顾小思高中就在国外就读,这些考古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她来说有些晦涩难懂,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研读,“我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些不易理解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让更多人读懂,将这份文化传播出去。”
2017年至今顾小思出版了7本汉服科普类书籍,其中《华夏衣橱》已经加印了6次,“卖了有几万册。”
顾小思说,自己在2021年将药香申请成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十分顺利,“迅速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可,我又惊又喜。我的目的特别明确,我觉得只有申请非遗,药香才会真正被人重视,从而传承下来。”顾小思表示,全国很多地方比如北京、重庆和杭州等地都已经将药香申请成非遗了。“每个地方传承的谱系和体系不一样,表达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像上海那边非遗的特色是打香篆,像无锡这边申请的叫手工药香,含有中药炮制的成分,为此我还特地学习中药知识。”
从汉服服饰的科普到药香非遗技艺的传承,顾小思感受颇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觉得中国古代的匠人精神,古人的智慧和审美,都是我们非常宝贵的遗产,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传承,用自己领悟到的更好更多样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传播给下一代。”
目前,顾小思还与权威出版社合作,发掘更多传统非遗的手艺,“现在很多古村落里,手艺人因为赚不到钱,慢慢不再从事相关的手工艺工作了,我希望能够找到他们,把他们的非遗手艺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做成科普图册,将这些手艺传播出去,找到合适的方式传承。”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徐韶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